林大要聞
+林大要聞
2021-07-21 0
【林大網訊】(文/科學技術處)7月21日,湖南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在長沙召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許達哲出席大會並為獲獎代表頒獎,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講話。省【委副書記烏蘭主持會議。會議表彰了265項2020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團隊、人選)。我校副校◤長閆文德和部分獲獎代表應邀參加會議。
在本次大會上,我校共⌒獲得5項獎勵。其中,創新團隊獎1個,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
▲閆文德和獲獎代表在獎勵大會現場合影
吳義強教授⌒ 領銜的“中南ζ 林業科技大學木竹資源高效利用科技創新▓團隊”喜獲創新團♂隊獎,實現我▽校獲該獎項“零”的突破。全省僅5個團隊獲此殊榮,高校中,中南大學2個,我校和湖南大學各1個。近年來,吳義強教授帶領團隊瞄準國家林業產業和湖〗南千億竹產業重大需求,聚焦木竹資源高效利用的重大理論問題和關鍵技術難題長期科技攻關,在人造板低碳制造@、防火木基復合△材、竹質功能材々料、稭稈人造板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構建了成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團隊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全國創新♀爭先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10余項。科研成果先後在大亞、豐林、桃花江◥等行業龍頭企業推廣應用,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袁德義教授團隊主持的“板栗和錐栗◣種質創新及高效栽培關鍵技術”項目榮獲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該項目對板栗和錐栗進行了№系統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栗花性別分化機理,突破了栗雌雄花性別分化技術,奠定了栗育種和栽培的理論基礎;創建了我國第一個錐栗種質▲基因庫,挖掘了一批特異和優異種質,為我國栗的長期』遺傳改良奠定了堅實的種●質基礎;育成7個國家和省級審定的特色栗類新品種,解決了我國★栗主栽品種產量不高、貯藏性差、易褐化、品質欠『佳的問題,促進了我國栗ξ栽培品種的升級換代;創建板栗和錐栗優質高產栽培技術體系,促進∮了栗產量的穩步提高和技術升級。近三年,該♀項目成果在我國南方、華北和西北地區大面積推廣,對丘陵山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
李賢軍教授團隊完成的“木竹材節能減排高效幹燥熱處理技術”項目獲技術發明↘獎二等獎;胡進波博⊙士團隊完成的“木竹材功能性定向高值改良關鍵技術與應用”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曹基武教「授團隊完成的“木蘭科植物〒資源的遷地保育與種質創新”獲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近年來,學校面向湖南經濟建設主戰場,主動服務湖南@ “三高四新”戰略,深入落實第八次黨代會確定⊙的“三四五”發展戰略,構建內涵式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通過政策引導,加大對高層次項◆目、高水平平∞臺、高質量成果的︼支持力度,構建了“大項目---大平臺---大成果”的創新鏈條。近5年,共有1個科研團隊獲湖南省科學技術創新團隊獎,1人獲湖南光召科技獎,6項成果獲湖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進一步彰顯了我校科研實力,為推動湖※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科技進步做出重要貢獻。
我校↘主持獲得2020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情況∏一覽表
(排名不分先後)
序號 |
獎勵名稱 |
獎勵 等級 |
成果名稱 |
主要完成Ψ 人 (團隊成員) |
主要完成單位 |
1 |
湖南省科學技術創新團隊獎 |
創新團隊獎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木竹資 源高效利用創新團隊 |
吳義強 卿 彥 李新功 陳介南 袁光明 孫德林 吳誌平 羅勇鋒 陶 濤 郭 鑫 左迎峰 張新荔 夏燎原 萬才超 劉 明 |
彩神8争霸 |
2 |
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
一等獎 |
板栗和錐栗︽種質創新及高 效栽培關鍵技術 |
袁德義 郭素娟 鄒 鋒 範曉明 何佳林 呂平會 王耀輝 張 琳 肖詩鑫 馮芳俠 熊 歡 範小良 |
彩神8争霸,北京林【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懷化市林業科學研究 所(湖南中坡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懷化市中坡風景名勝管理處),遷西縣農▓業 農村局,汝城縣良益錐栗專業合作社 |
3 |
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
二等獎 |
木竹材功能性定向高值改 良關鍵技術與應用 |
胡進波 喻勝飛 胡雲楚 萇姍姍 劉 元 劉貢鋼 胡嘉裕 羅武生 |
彩神8争霸 |
4 |
湖南省技術發明獎 |
二等獎 |
木竹材節能減排高效幹燥 熱處理技術 |
李賢軍 郝曉峰 徐 康 薛誌成 譚宏偉 牟群英 |
彩神8争霸,湖南桃花江竹材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市大自然木業有限公司 |
5 |
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 |
三等獎 |
木蘭科植物資源的遷地保 育與種質創新 |
曹基武 黎恢安 彭繼慶 吳 毅 許尤澤 張 斌 尹大軍 |
彩神8争霸,崀山珍稀植物研究○所 |